新聞詳情
超聲波掃描的作用原理介紹
日期:2025-07-07 23:23
瀏覽次數:2180
摘要:
超聲波掃描是利用超聲波特性成像的一種技術,而CT是核磁共振,二者的成像原理不一樣。超聲波是由壓電換能器(Transducer)產生的,頻率在100MHz以下的換能器一般采用鈮酸鋰晶體、石英晶體或其他陶瓷;100MHz以上多采用ZnO等壓電晶體。這些換能器受到電子間歇脈沖的激發會在其固有頻率下振蕩,也可以在高頻電磁場的激發下做受迫振蕩。
超聲信號在換能器內部傳播需要經過一個藍寶石(Al2O3)晶柱及一個集成在內部的聲學透鏡。平面波在透鏡與耦合介質的界面發生強烈折射,并在透鏡的軸向聚焦。透鏡和樣品之間的耦合介質主要用于傳播超聲波。
當超聲波與被測物發生相互作用之后,系統開始與產生超聲波相反的工作過程。換能器收集已經發散的反射波,并將它們轉變為平面波,之后再轉變為電信 號。 脈沖模式下高頻功率為1瓦,由于超聲波在樣品表面發生反射、在水中(耦合介質)傳播均需要一定的時間,故兩次超聲激發之間必須要有一個停頓。超聲激發的重 復頻率完全由微處理器根據超聲波的頻率來控制的,大為128KHz。
通常超聲波的頻率越高,波長越短,但衰減更強烈。
掃描超聲斷層掃描及顯微成像技術相對于其他的掃描技術相比,大優點在于成像時采取了完全不同的灰度產生機制。聲學圖像的灰度完全是由材料表面及對超聲不透明的材料內部各種物理參數(如密度、彈性模量等)的變化引起的。